臺灣船東為何紛紛入市訂造新船
2012-12-03 08:31:45 來源:國際船舶網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慧洋海運董事長藍俊升
臺灣船東近期紛紛入市訂造新船,包括慧洋航運、四維航運、新興航運、裕民航運今年都加大力度訂購船舶。其中慧洋航運、四維航運今年各砸下7億多人民幣買下四艘散貨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,而裕民航運手筆最大,今年已投資近20億元人民幣購買4艘186000載重噸海峽型船、2艘83000載重噸超巴拿馬型船舶和1艘98000載重噸超巴拿馬型船舶。而新興航運則買進2艘81600載重噸卡爾薩姆型船。
慧洋海運董事長藍俊升指出,造船市場目前是不是谷底不敢說,但至少是很接近谷底的,接下來是質量的競爭,能夠建造夠環保、夠省油的船,才能拿得到訂單,慧洋一直在持續造船,造船除了考慮前述條件,另外就是看能夠不能掌握到有獲利的長約。
裕民從去年就開始分批造船,公司總經理王書吉曾經表示,公司很難掌握到造船的最低點,但是起碼是造在相對低點,公司也透過分批定造方式分散風險。
臺灣航業公司董事長張義源則認為,船價還有下跌空間,公司今年還是不淮備進場造船,明年才會考慮下單。
四維航運高層指出,今年是航運市場循環的谷底,造船價處于低檔,選在這個時機投資造船正是時候,預測2013及2014年市場將逐年回升,2015年會更好。
而裕民航運董事長徐旭東則表示隨著兩岸關系越來越好,兩岸航運業合作有相當大的前景。
業內人士分析臺灣散貨船東一向保守、底子雄厚,所以才能在這一輪市場低迷期,不僅能安穩渡過,甚至危機入市買船。
分析師表示,韓國、日本甚至很多國家的散貨船船東,在2007年那一波BDI指數沖10000點的時候,大舉借錢買船,財務杠杠玩的太大;之后2010年有一波假性需求推升,也有不少船東加碼造船,讓市場嚴重供過于求,運價低迷。 至今,很多國際知名船東都爆發財務危機,甚至宣布倒閉、破產、重整等困境。
反觀臺灣主力散貨船東操作較保守,多數都采取買船再轉租的營運模式,風險較低;而且2002年至2007年散裝航運景氣大好的時候,許多船東獲利飽滿口袋深度夠,積累很多資金但卻沒有大舉買船,因此從2010年以來,市場進入調整期已有2年多,多數船東都還有賺錢,現金流量穩定足夠。
船東說,現在下單訂造新船,預計2014至2015年交船,屆時散貨市場差不多恢復,臺灣船東選的時機點不錯,可順勢迎接轉好的景氣;此外,船隊汰舊換新、引進節能船舶也是臺灣船東選擇造船的關鍵因素。